龍潭區江北鄉棋盤村的由來:相傳,牤牛河畔曾有一座老爺廟,廟門前有一塊大石頭,有兩位老者經常在石頭上下棋。老者仙風道骨,所以也有人說,那是兩位神仙在下棋。人們便把老爺廟門前的那條街稱為“棋盤街”,后來漸漸形成了個村落,并由棋盤街得名為“棋盤村”。
秸稈變成肉,關鍵詞就是兩個字【循環】
近兩年,龍潭區江北鄉棋盤村能夠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方面取得顯著成效,靠的就是向脫貧村輸出“新能源+種養加游”農牧風光循環發展的新模式。這個新模式,是基于棋盤村建設吉林市鄉村振興示范區而全面打造的。
種植項目所產秸稈由加工項目完成飼料轉化、發酵飼料由養殖項目消化、養殖項目所產肥料由種植項目實現全部還田、風光新能源項目同農牧產業項目形成有效互補,經濟循環終點是鄉村旅游。這種新模式在去年已經為龍潭區江北鄉棋盤村集體資產積累達4.5億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3萬余元。
循環第一階段【畜牧業】
龍潭區江北鄉棋盤村的循環起點為“雷豬”養殖。龍潭區江北鄉棋盤村的雷豬是吉林本土黑豬精品,由棋盤科研團隊歷經多年選育而成。
圖為“雷豬”養殖場拍攝照片
雷豬消化粗纖維能力極強,食草比例可達50%。雷豬的擴繁率、成活率、抗逆性高,肉質口感好、味道佳,生態養殖肉脂肪含量低,經濟價值高、養殖成本低。
循環第二階段【種植業】
雷豬養殖項目所產肥料,由種植項目實現全部還田。什么?“滿祖烏拉”豆油加工項目、“棋盤村”酒類項目、糧食加工項目、甜黏玉米項目、豆制品加工項目等都是在土地規模種植的基礎上搭建而出。以后大家逛超市買豆油、苞米之類的東西看看產地,也許就來自龍潭區江北鄉棋盤村。
圖為棋盤村甜黏玉米產品
循環第三階段【飼料加工】
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(穗)部分的總稱,棋盤10萬噸玉米秸稈發酵飼料加工項目,為棋盤振興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。
圖為棋盤秸稈發酵飼料廠
玉米秸稈發酵飼料,每年可消耗黃貯秸稈10萬噸,將徹底解決10萬畝玉米秸稈焚燒污染難題,按平均1畝地出產1噸玉米秸稈算,10萬噸玉米秸稈的來源就是10萬畝地。
粗略估算,項目達產之后,幾乎能夠吃得下,龍潭區農村大田所有的玉米秸稈。棋盤科研團隊,充分運用發酵工程技術、酶工程技術、基因工程技術,創造性地推出豬用秸稈發酵飼料。粉碎發酵后的玉米秸稈、花生秧、蘑菇廢料、高蛋白牧草等皆可作為雷豬主糧添加。
第四環【畜牧業】,形成閉環
棋盤村“雷豬”具有野豬抗逆性強、耐粗飼梅山豬的繁殖能力,香豬的肉質鮮美等優點。黑色雷豬綠色品質,肉質超越土笨豬風味。為了更好地銷售雷豬肉,龍潭區江北鄉棋盤村推出的豬肉火鍋,已經以外賣的形式走進了我們的生活。
圖為棋盤雷豬五花肉
到此為止,循環搭建已經完成。這樣的循環發展不僅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,同時探索建立可持續生態發展新模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