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8年3月,吉林解放。1948年3月9日,正式設置龍潭區。1949年10月,龍潭區撤銷,轄區分別劃歸江南、江北兩區。1950年8月恢復龍潭區建制,稱第四區人民政府。1956年8月改稱龍潭區人民委員會。1960年5月,成立龍潭區人民公社,1962年恢復龍潭區人民委員會。1968年6月撤銷龍潭區人民委員會,建立龍潭區革命委員會。1980年11月改稱龍潭區人民政府。
當時,龍潭區轄11個街道,轄區面積88.71平方公里,人口23.6萬人。1992年3月吉林市區劃調整,龍潭區增加金珠鄉、龍潭鄉、江北鄉3個鄉,轄區面積增至306平方公里,人口增至32.1萬人。2000年1月區劃再次調整,龍潭區又增加烏拉街滿族鎮、缸窯鎮、江密峰鎮、大口欽鎮、楊木鄉、阿拉底管理區,轄區面積增至1208.9平方公里,人口增至51.4萬人。2004年,撤銷天太、棋盤、興華、阿拉底經濟管理委員會,恢復棋盤、興華、阿拉底村級建制,天太村轉設東城街道辦事處。2005年,8個鄉鎮撤并為6個,楊木鄉整體并入缸窯鎮,撤銷龍潭鄉,轉設承德街道辦事處。
解放初期,龍潭區經濟蕭條、百廢待興。為快速發展國民經濟,龍潭區大力進行了城市社會秩序整頓和經濟建設工作。1950年,全區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,興辦各項事業。著力建設國營企業,在工業戰線建立健全各項制度,開展增產節約。到1952年底,恢復國民經濟任務基本完成,為改善全區人民生活提供了物質保證,為實施國家“一五”計劃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1953年,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開始,龍潭區把“適應全國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,支援重點工程建設,相應地發展地方工業、農業,逐步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”作為“一五”計劃期間的基本任務?!耙晃濉逼陂g,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中的染料廠、化肥廠、電石廠等多個項目落在龍潭區。1957年底,大部分工程建成投產,奠定了龍潭區化學工業的基礎。從1958年到1965年,經歷了“大躍進”、三年困難和三年調整,龍潭區國民經濟起落很大,但企業經過改造、擴建均有了相應的發展。
從1966年至1976年10年中,龍潭區經濟建設遭到很大的干擾和破壞,但由于全區干部團結和帶領廣大工人、農民、技術人員,堅守崗位,堅持生產,堅持工作,最大程度降低和減少了“文革”對國民經濟造成的破壞和損失,并取得了一些成績。1976年,龍潭區規模工業產值實現1464萬元,社會商品零售額實現65萬元。